内蒙古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专场

11月13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专场,邀请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张文智,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一岭,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彬,介绍内蒙古“十四五”时期统筹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传播处处长李京主持。
内蒙古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专场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内蒙古总站记者:内蒙古“十四五”规划提出“统筹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请问,五年来内蒙古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取得哪些主要进展和成就?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张文智:
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精准制定区域发展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调整优化产业基地布局,量身出台了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若干举措等一系列规划意见、实施方案和工作举措。自治区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宏观统筹,协调推动各盟市、各部门一体化做好落实,特别是将重点任务纳入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落地工程清单专项推进,有力推动了东部振兴发展、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推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十四五”期间,东部五盟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82.6亿元;粮食和肉类产量达到2390.9亿斤、153.4亿斤;煤炭在产产能3.5亿吨/年,新能源装机翻倍增长,达到5876万千瓦;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取得积极成效,累计完成造林种草4000万亩,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000万亩;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获批,组织到发中欧班列869列,进出口总额达到2371亿元;28个民用机场建成投用,综合交通网里程达到12.9万公里,占全区的54.6%。
推动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2024年,呼包鄂乌四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259.4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7.2%。四市共同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链,目前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到6080万千瓦,是“十三五”末期的3.5倍;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目前总算力规模约21万P,其中绿电占80%,稳居全国前列。四市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常态化开行高铁或动车,初步形成2小时交通圈。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共享加快推进。生态协同治理取得成效,建立了重度污染天气联防联控和应急会商机制。
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十四五”期间,西部三盟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区的8.6%和6.6%;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列全区第8位、第2位、第5位。乌海及周边地区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8。国务院批准设立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巴彦淖尔市建成百万亩“吨粮田”。2024年西部地区口岸进出口货物量占全区的52.3%。西部地区盟市间已基本建立合作机制,形成合作事项清单。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工作安排,科学谋划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推动自治区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
中国水利报内蒙古记者站记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请问内蒙古采取了哪些举措修复流域水生态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彬:
我们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扛起黄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和保护重大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目标定位,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建构河流伦理,悉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强化河湖生态水量保障。制定了大黑河、乌梁素海、岱海和哈素海等流域重要河湖的生态流量(水量、水位)保障方案,按季度印发断面监测情况通报,对存在风险的河湖断面及时预警指导,重点监测断面生态流量(水量、水位)目标全部达标。乌梁素海自2019年开展综合治理以来,累计补水35.18亿立方米;岱海自2022年应急生态补水工程通水以来,累计补水6316万立方米,为湖泊水面维持在合理区间、水质逐步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助力“三北”工程建设。荒漠化防治离不开水资源支撑,水利厅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按照“以水定绿”原则,通过优化行业用水结构、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增加生态水指标等多种措施,尽可能增加“三北工程”水资源供给。2024-2025调度年为黄河流域解决1.5亿黄河水指标用于生态建设,尽最大努力提供有效水资源支撑。聚焦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助力“三北”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小流域提质增效、坡耕地治理、新建淤地坝和拦沙坝等工程,“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23.57亿元,我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515平方公里、减幅3.8%,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326平方公里、减幅2.1%,实现面积和强度持续“双下降”,水土保持率达到58.29%。特别是把“十大孔兑”作为攻坚重点,坚持一河一策科学施治,水土流失面积由2021年的4454平方公里降低到2024年的4251平方公里,减少了4.77%,水土保持率达到60.51%。
三是不断加强河湖管理水平。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十四五”期间累计清理“四乱”问题4811个。完成黄河滩区近1180亩严重阻碍行洪和影响河势稳定林木清理整治工作,有序将黄河滩区内永久基本农田调出,累计完成黄河滩区1687户、4213人迁建。聚焦流域内黄河等重点河流,扎实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回头看暨“清槽行动”,从严落实禁种管控要求,基本实现黄河滩区38.89万亩高秆作物禁限种目标,清理整治主河槽区内阻水片林、围堤、阻水路桥等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172个。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流域各级水行政执法部门累计开展执法巡查16.7万公里,现场制止违法行为754起,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26件,有力震慑涉河违法行为,有效维护流域水事秩序。
四是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条例》,印发盟市、旗县、管理单元三级地下水水位水量管控指标,强化计量监测和评估管控。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推动地方采取高效节水灌溉、水源置换、调整种植结构、退减灌溉面积、深度节水控水等措施压采地下水量。根据监测数据,黄河流域各盟市地下水水位已连续7个月未超基准值,今年三季度,黄河流域各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同比均呈稳定或上升态势。
央视网记者:我们知道内蒙古在黄河流域9省区中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请问面对这种情况,内蒙古如何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彬:
近年来,自治区立足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的具体实际,从“管水、节水、治水、增水、活水”五个方面,不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管水方面。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实施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方案》《关于贯彻落实“四水四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制度文件,全面建立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管控目标体系,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推动目标达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黄河流域1个地表水超载盟市、30个地下水超载(采)旗县实行限审限批;推行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显现。
二是节水方面。修订《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 ,2024年流域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7%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4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2。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开展“节水行动”,印发了《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从9个方面制定了30项具体举措,建立调度督导机制,目前,各项节水任务均有序推进,黄河流域完成年度目标约90%,预计年底前可以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三是增水方面。着力用好非常规水这个“第二水源”,印发《关于加强再生水综合利用的若干措施》,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在取水许可办理中优先配置再生水,实现能用尽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入围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配置利用试点城市,黄河流域非常规水利用量较2020年提高27%,有效缓解我区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四是治水方面。开展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全区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取用水管理大起底、地下水保护专项行动等,不断加大违规取水整治力度,黄河流域取用水秩序明显好转。扎实推进鄂尔多斯台地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各盟市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置换水源、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累计压减超采水量4.19亿立方米,流域内治理区地下水水位基本呈稳定或回升趋势。
五是活水方面。印发《关于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培育活跃的用水权交易市场。黄河流域累计转让黄河水权指标5.51亿立方米 ,有效破解流域工业发展用水难题。与四川省达成2笔跨省区黄河水权交易。同时,加强财政金融支持,积极推行“合同节水”“节水贷”“水权贷”,形成多元化的节水产业市场,有效助推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的提升。截至目前,通过“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累计达4.74亿元,“节水贷”“水权贷”累计融资达38亿元。
中国环境报内蒙古记者站记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请问“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一岭: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内蒙古是国家“三区四带”中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自治区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系统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一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实行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和预警督办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工业园区水污染专项整治。黄河流域3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2021年的74.3%提高到2024年的77.1%,干流水质连续五年持续稳定在Ⅱ类优良水平,支流国考断面年均水质全面消劣。乌梁素海湖心水质从2015年以前的劣Ⅴ类改善并稳定在IV类,鄂尔多斯市无定河、乌兰木伦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逐渐重回人们眼前。
二是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我们持续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列入国家清洁取暖城市,完成59.5万户清洁取暖改造。2025年1-9月,沿黄七盟市PM2.5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下降32%;乌海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下降38%,连续6年稳定达标,蓝天白云已成为新常态。
三是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我们坚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多措并举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沿黄七盟市完成2690个行政村治理任务,治理(管控)率达61.36%,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步提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今年在沿黄流域选择8个旗县区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为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四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黄河流域专项督查,系统梳理解决了一批区域性、根源性、结构性问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能级“双提升”。积极探索联防联控机制,在乌海及周边地区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轮值工作制度,与宁夏、山西、陕西三省区签订履行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推进“生态之窗”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对生态环境数据的深度融合、智能分析,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化监管水平,为美丽内蒙古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黄河流域主战场,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打好法治、市场、科技、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组合拳”,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谢谢!
内蒙古日报记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内蒙古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开展了哪些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张文智:
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效,2024年自治区沿黄七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10.9亿元,比2020年增长30%。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2024年沿黄盟市原煤产量9.67亿吨,圆满完成国家电煤保供任务。在库布其中北部等6个沙戈荒大基地集中开发新能源,沿黄盟市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达到8730万千瓦,约为2020年的3.6倍。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成功投产全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发布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标准。“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稀土新材料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河套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沿黄盟市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844万亩。集中力量打造乳肉薯绒和玉米、草业等重点产业链,河套向日葵、乌兰察布马铃薯、乌海葡萄等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三是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沿黄盟市围绕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施策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链。呼和浩特市建成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包头市入选国家能源领域氢能区域试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晶硅光伏产业链;鄂尔多斯市建成国家级综合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乌兰察布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地级市;巴彦淖尔市入选国家整灌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乌海市建设全国最大的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阿拉善盟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金属钠和靛蓝生产基地。
四是加强沿黄省区合作联动。分别与陕西省、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基础设施联通,集大原高铁建成通车,包银高铁即将开通运营。共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举办沿黄九省区黄河文化民歌展演等活动,全力打造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谋划好“十五五”期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