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让残疾人逐梦路上有底气、有方向、有光彩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24 09:29 

指尖翻飞间,皮革、布料、彩纸等变成精美的手工艺品;直播镜头前,残疾人主播自信地推介家乡产品;校园课堂里,特教老师守护着特殊儿童成长……在呼和浩特,残疾人的生活正被一个个温暖的瞬间点亮。“十四五”以来,首府精心部署残疾人教育、就业、托养等各项工作,用精准施策与温情服务,让残疾人逐梦路上有底气、有方向、有光彩。

民生保障 精准发力

“以前总担心生病没钱治,现在低保、医保都齐全,还有上门托养服务,日子过得越来越踏实。”一位肢体残疾人士感慨道。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9898名残疾人被纳入城乡低保或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其中,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可参照“单人户”享受低保,突破了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救助限制。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5%,化解了残疾人看病与养老的忧虑。京蒙协作投入的2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让武川县残疾农户通过产业扶持实现增收,完成了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的转变。

在多元化托养服务方面,全市累计发放居家托养补贴806.93万元,投入1141.01万元为7225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25家“温馨家园”与12家等级化托养机构,构建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照护体系,极大地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照护压力,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品质。

就业赋能 拓宽路径

“感谢残联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免费培训、免费食宿,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学习职业技能。我希望培训结束后,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中。”参加呼和浩特市2025年残疾人专项技能培训班的学员成杰言语中充满自信。

“十四五”期间,呼和浩特市把就业作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关键抓手,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助力残疾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价值。

技能培训靶向施策。全市开展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152场,累计培训10875人次。2025年启动的专项技能培训班,开设无人机操作、直播运营、数据标注等课程,学员免费接受“理论+实践”的系统化培训。近日举行的玉泉区“残健同行 技绽玉泉”职业技能竞赛,设置了插花、茶艺、电子竞技等7个项目,120名残疾人选手同台竞技,增强了他们就业创业的信心。

就业渠道持续拓宽。88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3234个;“访企拓岗”开发了4190个岗位,该工作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地市级首位。“观爱”大召文创助残中心成为手工艺品展销窗口,9家“圆梦家园”快递驿站提供灵活岗位,让残疾人在新业态中找到增收路径。1871家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累计安置415人,一个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教育保障 护航成长

“有了老师的陪伴,孩子在学校能学习、交到朋友,变得越来越自信了。”一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感慨,道出了特殊教育的暖心成效。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作为全市首家配备“影子老师”的公办小学,为3名自闭症儿童提供专属支持。

全市9个旗县区均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一人一案”精准安置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安置率达100%,入学率达97%。无论是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还是常态化的“送教上门”,都确保不让一个残疾孩子落下功课。

此外,首府还为残疾考生参加高考提供便利服务。“爱在青城・梦想启航”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覆盖千余个家庭,线上观看量超20万次;“高考直通车”免费送考,护航残疾考生逐梦考场。“十四五”期间,119.05万元大学生补贴帮助652名残疾学子走进大学校园,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追逐梦想。

从民生保障到就业赋能,从特殊教育到融合发展,呼和浩特市用一项项扎实的举措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十四五”期间,6925名残疾人实现新增就业,数万名残疾人享受到精准帮扶。



信息来源:青橙融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