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期间,磴口县以生态为底色、产业为引擎、创新为动能,书写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从防沙治沙的“绿色奇迹”到新能源产业的追“光”逐“日”,从特色农牧业的“提质增效”到乡村振兴的“全面开花”,这座塞外小城正以昂扬姿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跑出“加速度”。
精准治沙点绿成金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77%的土地被沙丘覆盖,生态脆弱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十四五”开局时,全县重度沙化土地面积较大,每年向黄河输沙量高达7000万吨,生态治理迫在眉睫。
“十四五”期间,磴口县创新“光伏+生态治理”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梭梭、四翅滨藜等耐旱植物,发展肉苁蓉等沙产业,实现“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林间增收”的三重效益。截至今年,全县累计完成沙漠生态治理面积216万亩,林草覆盖度从37%提升至41.4%。
磴口县在刘拐沙头打破行政界限,与阿拉善盟联防联治,建成6公里宽、11公里长的防风固沙带,打造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一号高地”。联防联治项目计划2025年完成第一笔碳汇交易,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追“光”逐“日”向绿而行
磴口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全年光照时长超3300小时的资源优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十四五”开局之际,磴口县的新能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县新能源装机规模较小,产业基础薄弱,磴口县以坚定的决心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开启了新能源产业的奋进征程。
在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磴口县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5年,全县已建成新能源发电站26个,装机规模达540.8万千瓦。其中,“光伏+生态治理”项目成为一大亮点,面积达14.34万亩,“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林间增收”的绿色能源发展模式,将新能源产业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发电量方面,磴口县也成绩斐然。年平均发电量91.3亿千瓦时,这些清洁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电网,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源侧储能电站(蒙能集团60.5万千瓦/141万千瓦时)已在磴口县并网运行。远景蒙新集团48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发电,进一步丰富了磴口县的新能源结构。
从“沙窝窝”到“金窝窝”,磴口县的新能源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今后,磴口县将继续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新能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科技赋能农田高产
“十四五”之初,磴口县传统农业面临水资源短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各类特色农产品种植主要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缺乏精细化管理和科技支撑。
如今,当地借助物联网监测系统构建起“精准滴灌、数据种田”智慧生产体系,磴口县华莱士示范园区通过该系统亩均节水60%、增产30%;上海交通大学建设的现代化育苗工厂年育苗能力突破700亩,为品种提纯复壮提供技术支撑,其培育的华莱士瓜提纯复壮新品种入选全国典型案例。2025年,磴口县530亩沙地玉米因推广实施中国农科院的“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以平均亩产1348.07公斤的成绩刷新高产纪录,该技术较传统漫灌节水40%,种植密度从每亩4000株提升至每亩6000株。
2020年磴口县总播种面积为121万亩,2025年达136万亩,增长12.4%;奶牛存栏从11万头增至17.82万头,增长62%。智能灌溉、精准养殖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市场供应更充足,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
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十四五”开局之时,磴口县部分乡村产业发展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磴口县创新“党支部+合作社+科研院所+农户”四维联动机制,构建起产业振兴的“磴口范式”。
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场+农户”模式,年带动农户增收200万元;紫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助力周边100余户农牧民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隆盛合镇公地村与现代牧业共建万头奶牛全产业链园区,为150多名农牧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解决2万多亩玉米和苜蓿草的销售难题。
与此同时,磴口县积极打造沙金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动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2020年,全县47个嘎查村里有40%的党支部达到“最强党支部”标准。到2025年,获评“最强党支部”的嘎查村数量增至24个,较“十四五”开局时增加5个。同期,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嘎查村占比从70%跃升至83%,5年内实现了13%的增长。
改善民生幸福“加码”
5年来,磴口县将民生改善作为发展核心,把大部分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以2020年与2025年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对比,前者分别为15544元、7528元,后者则跃升至21331元、11081元,增长幅度达37.23%和47.20%。这组数据,是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的写照,也是民生改善的亮眼成绩。
“十四五”期间,包银高铁磴口站主体完工,G6高速出入口拓宽工程完成,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86.6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63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建制村硬化路通畅率达到100%,2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通畅率为97.1%;获评自治区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X714别磴线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内涝治理等惠民工程持续实施,口袋公园、街景绿化亮化工程让县城颜值焕新。
5年来,磴口县年均投入500万元构建起县镇村三级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专家下沉服务800次、基层医务人员培训900次,让群众看病更便捷安心。基本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
5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达44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就业形势稳定。此外,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预计突破1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5亿元,实现民生与经济协同共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