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25 11:3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全会对“十五五”时期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动民族工作在融入和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力量。

“十四五”时期民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深刻把握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形势,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来确定民族工作重点任务。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时期,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消除民族压迫和歧视、实现民族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在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时期,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今天,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2012年至2024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从5.85万亿元增至14.19万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生态屏障更加巩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420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2020年至2024年,5个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从60129亿元增加到83766亿元,年均增长5.6%,其中西藏和新疆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1%和6.0%。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十四五”时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活动举办,极大地增强了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晚新疆喀什分会场、贵州“村超”、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等文化活动,展现了各族人民“同心共圆中国梦,团结奋进新征程”的时代风貌,中华文化在各民族共同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焕发新活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出版推广、《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等工作稳步推进,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加快形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国家统编教材推行使用成效良好。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新气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达3300万以上,1.25亿少数民族人口中30%以上常住城市。“十四五”时期,国家民委常态化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到祖国各地参观访问,各地各部门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工作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跨区域双向交流互动,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趋势不断深化。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在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上实现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各地区代表团大团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持续健全。“十四五”期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党领导民族工作的机制保障更加有力。党和国家推动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法法等12部法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法治基础更加巩固。稳慎调整完善民族工作有关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法规,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民族工作的历史机遇与实践要求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锚定“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目标,落实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重大部署,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凝聚力量。

将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全会强调“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十五五”时期,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进一步夯实民族工作的基层基础,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全会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加大差异化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支持力度,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振兴发展”等部署,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指明了方向。民族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要落实好全会强调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部署,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落实好“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部署,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会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十五五”时期,要落实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部署,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深化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全会作出的“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部署,必将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嵌入。“十五五”时期,要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持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的目标,并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了部署。“十五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差别化区域支持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全会强调,“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增强经济和社会韧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十五五”时期,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尚俊颖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